邱书钦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贸易顺差包括一般性贸易顺差和衰退型贸易顺差。一般性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阶段一国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的情形,也称为出超,这种顺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衰退型贸易顺差不同于一般性贸易顺差,其产生的背景是在全球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外需恶化,进口下滑,在进出口同时下滑的情况下,进口下降的幅度大于出口下降的幅度所带来的顺差,这种顺差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会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一、我国衰退性贸易顺差的出现及成因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外贸易政策的多重因素,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态势,差额也逐年增大。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创出新高,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6.4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贸易顺差扩大到2.35万亿人民币亿,同比猛增47.2%。贸易顺差既是各国经济结构差异和国际分工不同的客观反映,也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普遍经历的阶段。
但是2014年9月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开始持续下滑,而贸易顺差却持续创出新高。据海关数据统计,2015年1到12月全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24.59万亿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出口总额14.14万亿人民币,小幅下降了1.8%,进口总额10.45万亿人民币,大幅下降13.2%。贸易顺差达到3.69万亿人民币,扩大了56.7%。2016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数据表明,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滑12.6%,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3.1%,进口下降11.8%,贸易顺差扩大了12.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贸易顺差是由于进出口同时下降,进口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出口下降的幅度所产生的结果,我国目前的贸易顺差具有典型的衰退型贸易顺差的特征。
目前我国的衰退型贸易顺差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生的原因主是由于国内外低迷萎缩的需求,直接冲击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而导致我国进出口额双双大幅度下降。
第一、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依旧处于经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需求不振。全球经济仅仅维持低速增长,国际市场需求疲弱,经济前景不明朗,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进出口。发达国家中,作为当今全球增长的唯一发动机的美国增长速度放缓,增速不如预期强劲。欧元区希腊债务危机僵持不下,又加上难民危机,欧盟始终没有走出危机阴影,欧元的贬值对于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压力。日本经济表现依然较为疲弱。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增长很快,但是结构性矛盾问题突出,资金外流严重,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与我国出口结构相似的越南、韩国均出现了出口滑落的情形,这说明全球大的环境是处于总需求萎缩的态势。
第二、外贸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传统竞争优势削弱,出口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尤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于成本的变化相当敏感。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较为明显,直接提升了产品的综合成本,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影响企业的扩大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也是削弱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虽然2014年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但是和其他新兴市场汇率走势相比, 人民币有效汇率仍保持升值,这就给我国外贸企业出口造成相当大的冲击,直接加大了企业的出口难度。许多出口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珠三角、长三角很多加工出口企业处于半停产甚至停产的情况。
第三、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需疲弱,进口萎缩。虽然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受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当前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浮现出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进口需求。这深刻的表明我国的企业生产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大幅度下降,内需严重乏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隐患。
第四、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制约了我国进口总额的提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和国内去产能化导致大宗商品进口量增速放缓,是2015年我国进口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从2014年7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其中原油价格跌幅约50%,铁矿砂价格跌幅超过40%。根据测算,大宗商品进口对我国总进口的贡献为-11%,其中价格贡献了-9.1%。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拖累我国进口的直接因素,同时又形成了我国输入型的通货紧缩。
二、改善衰退型贸易顺差的有利条件
虽然我国对外贸易增速下滑明显,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上依然会持续保持增长,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进出口结构和质量将进一步优化,外贸的基本面依然向好。在政府大力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的利好政策下,我国对外贸易贸易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贸易内生性动力进一步提升,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改善我国目前的衰退型贸易顺差具备很多有利的条件。
第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前景广阔。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正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境外中国企业达到近三万家,企业资产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合同额和营业额均位居世界第一,截至到2015年,我国内地企业进入全球500强的数量已经达到90多家,我国正在逐步由对外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转变。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实现从产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转身,以三一重工、海尔、联想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就是以创新为支撑、品牌和质量为战略的典型代表。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各国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资金和技术,这些因素会给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机遇。
第二贸易伙伴多元化效果明显,贸易区域布局更加均衡。2015年我国与前三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值分别是:欧盟3.51万亿元,美国3.47万亿元,东盟2.93万亿元。我国对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高于同期我国总体出口增幅,进出口总值占到外贸总值的四分之一,这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在进一步密切。随着中国-东盟双边自贸区的推进,东盟在中国出口中的所占地位进一步上升,其重要性会进一步延续。对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出口也增势良好。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大省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形式变化,加快转变外贸方式,调整外贸结构,创新外贸模式,效果明显。中西部内陆地区积极承接外向型产业的梯度转移,部分地区对外贸易增速较快。目前中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占我国进出口比重接近15%,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出口水平。
第三、外贸动力内生性进一步增强,贸易结构正深度调整。虽然传统外贸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潮”,但是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为代表的新型外贸商业模式却表现十分抢眼。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船小好掉头,数量不断增加,创能力不断增强,活力持续释放。近年来,以华为、美的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已经超过外企和国企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支撑力量,2016年前两个月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47.3%,这表明我国外贸自主发展能力在逐步提升。当前我国产业体系正在逐步适应全球新的产业体系分工,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贸易格局和竞争优势已经初步形成,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达到12.3%。虽然加工贸易出口保持负增长,一般贸易出口增速较快,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已经超过加工贸易的比重。
第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竞争力不断增强。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机电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57%左右。以交通设备、手机和机床为代表的产品出口增速都在20%以上,其中铁路设备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电力设备出口到50多个国家,并且进入欧美等中高端市场。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享有良好国际声誉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以高铁为例,中国通车里程、建设历程均达到世界第一,高铁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最近中国接连拿下印尼、泰国和老挝等国家的高铁项目,中国高铁正凭借成熟的技术,逐步在周边国家显现优势。目前全球已经有二十多个国家和中国正在洽谈引进高铁技术或者合作开发,项目累计里程超过5000公里,总投资额达到近万亿。我国已经具备快速发展核能的条件,目前中国在南美国家建立了四座核电站,中国的核技术还可能应用于英国三座核电站的建设,同时中国还将在中东国家研发国产第四代核技术,未来将会成为核能领域的领头羊。
第五、贸易条件明显改善,对外贸易效益提升。据统计,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9.8,也就是说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9.8%的进口商品,意味着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明显改善。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进口价格总体持续下跌,大宗商品进口额全面下降。以铁矿砂、原油 、大豆为代表的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增长明显,为缓解国际贸易的下滑作出了贡献。同时进口价格的下降也节约了我国的外汇支出,降低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改善衰退型贸易顺差的措施
虽然改善我国衰退型贸易顺差有很多有利条件,但是我国对外贸易在外部需求、竞争优势、贸易结构等方面正在发生一系列趋势性的新变化,对外贸易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形势将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也将会更多,因此贸易发展减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衰退型贸易顺差将会持续。我们必须适应贸易发展的新常态,积极促进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形成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新局面,更加主动的构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国际商务格局。
第一、将产业升级和外贸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在提高我国传统优势竞争力的同时,壮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出口,形成我国新的出口主导产业。我国的传统优势贸易和传统竞争优势非常重要,应当在立足我国“传统制造业中心”和“传统贸易大国”优势地位的基础上,加速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在技术上创新、在工艺上提高、在环保效能上加强,着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汽车、纺织等传统制造业由加工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施促进产业升级的外贸政策,引领更多的企业通过品质提升增强出口竞争优势。 瞄准全球生产体系的高端,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强对外贸易政策和战略新兴产业政策配合,提高我国新兴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通过产业对外转移与“一带一路”等战略相结合,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逐渐形成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区域性的乃至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体系。
第二、加快通关便利化、贸易便利化,优化外贸环境,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强化跨部门、跨地区的通关协作体系,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通关管理体系。复制推广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措施,推动单一窗口申报数据标准化,把传统的“串联式”口岸通关流程变为同步化的“并联式”流程,最大限度地简化企业的多头申报。进一步规范、减免、清理进出口环节的各种税费,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于取消收费项目的检查力度,形成出口企业减负松绑的长效机制,防止各种收费反弹。推出更多的避险产品,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损失。加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规模,支持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融资;创新企业融资方式,注重利用互联网金融等新的融资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 (点击阅读)